新闻中心
“祝福你们,同学们,希望每一位都前程似锦”
在讲台上的我反而变得不会说话,peter弹着吉他,是有些惆怅的弦音,心情随着波动,很多情绪从神经末梢,顺着全身往外冒,不敢说太多,是个不喜离别的人。
80期项目的最后一天,文章由我亲自“操刀”,这篇文案也许再也不是一篇简单的纪录报告,我想在你们转身离开香港,回去的路上,看到它,可以心生暖意。
在这里的第五个年头,带了多少学生我都不记得,写过多少字自然也不得而知,只是看着越来越年轻的你们来到这里,想起自己,这个地方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,当一次次踏入,再看到越来越年轻的学员,初见,离开,再初见,再离开,人是感性的生物,感叹和回忆自然控制不住的往外涌。
恭喜,从今往后,这座城市有了你们的故事。谢总说,在这里,每年几百人个学生相聚又相离,最后有缘再见的却寥寥无几,就算如此,我相信平行空间这个概念,就算不再相见,彼此有些念想,我想是可以感受到的。
其实想问你们往后何时会回来,答案不重要,只是想着当你们坐进港铁,查阅站台的时候,也许再也不会忘记曾经走过路,葵芳,九龙塘,尖沙咀,太子;旺角的街区,弥敦道的繁忙,海港城的海水波澜,这成了有你们故事的地方,匆忙来,匆忙去,这样的短暂,好像有些残忍,但也显得弥足珍贵。
我记得半夜走在酒店的走廊里,拍了张照,然后探出头看香港的夜景,酒店对面几幢高高的“牙签楼”,灯火闪耀,已经十二点,在走进你们房间之前,却在走廊里停留了许久,你们房间时不时传来笑声,一群人熬夜做报告,却很兴奋,年轻的日子多好,多少人羡慕,多少人渴望,这样想想,幸福感倍增。
你们为了报告奋战,每天吃饭时间都没多少,有天在麦当劳,远远看到你们边吃,边排练晚上要展示的内容,周围是人来人往,不时有人探头看你们,我看着突然很感动。记得以前在地铁广告墙上看过这样一句话,这个世界,正在狠狠的惩罚那些不思进取的人,也在狠狠地奖励着那些努力向上的人,突然的感悟,突然的肃然起敬。
产品发布会那晚,结束后却看到你们中的有个女生哭了,她告诉我说,每次熬夜认真做到很晚,却每次展示都出问题,觉得付出的总是得不到回报,说着眼泪都快落下,我听着,拍拍她的肩说,没事的。好像不太会说什么安慰的话,但在心里心疼着,这也许就是一堂很好的“人生课”——并不是付出就会得到最好的回报,但不付出,永远得不到回报。
社会就是这样,还未走出学校的你们,也许难以接受,提前感知到了,那自然是好的。
我不知道这一刻,看到这些文字的你们走到哪里了,也许在地铁里,穿梭过这座城市,耳边是空气和列车玻璃摩擦的呼呼声;也许在高铁上,塞着耳机,听着喜欢的歌,离开这段故事,回到你们有些待腻了的地方;也许在等待航班起飞,看着落地窗外的停机坪,心生怀念。
还记得闭幕式上的那句歌词吗? “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,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;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,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”。
再见,35个刚熟悉的面孔,不太会说离别的话。
珍重。